苗圩部长《人民日报》撰文: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
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
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、部长 苗圩
工业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;信息化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,正在深刻重塑人类社会。新中国成立70年来,我国工业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信息通信新技术新应用广泛普及,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,走在了新的历史征程上。
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
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,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,创造了经济发展的“中国奇迹”。我国通过上世纪50年代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、60年代的三线建设布局、70年代的两次大规模技术引进,基本建立了独立的、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,工业管理方式转变为以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为主;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,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国有企业在优化调整中发展壮大;民营经济一步步由弱到强,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;对外开放合作深入开展,我们大力引进外商投资,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,逐步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。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,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地增长,高技术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,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。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,按现价美元测算,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,占全球比重为17.6%,位列世界第一。联合国统计司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3万亿美元,占世界的比重为24.5%。到2018年,这一比重增长到28%以上,工业增加值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元。这些变化,深刻改变了全球制造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工业和信息通信业发展步入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。我们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战略为引领,坚持新发展理念,坚决打好去产能攻坚战,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,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,布局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,积极发展绿色制造,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,开展“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”专项行动,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,推动工业通信业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在主要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“占有一席之地”的战略目标。
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宝贵经验
70年砥砺奋进,中国工业化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,为人类社会贡献了快速推进工业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坚持党的领导,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。新中国成立后,我们党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心,针对不同阶段的形势任务,实施正确的战略举措。毛泽东同志指出,“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,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”,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。邓小平同志指出,“中国式的现代化,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”。江泽民同志指出,“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,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,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。”胡锦涛同志指出,“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,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,适应市场需求变化,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,积极发展结构优化、技术先进、清洁安全、附加值高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。”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同志指出,“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,我国是个大国,必须发展实体经济,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、提高制造业水平,不能脱实向虚”;强调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,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”;并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,全面开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伟大征程。
坚持深化改革,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。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,既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作用,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;又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和企业家的作用,鼓励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,推动各类企业家发挥聪明才智,各展其能、竞相发展。在改革中,我们采取上下结合、以点带面、先易后难的办法,既加强顶层设计,又给地方、部门、基层等留出探索空间。比如,改革开放初期,市场主体力量薄弱,政府在培育市场和促进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;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、企业家群体成长壮大后,政府则着力转变职能、简政放权。实践证明,各地区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,产业政策的作用功不可没。当前,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正处在转方式、优结构、换动力的攻关期,落实各项战略任务,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,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,推动产业政策加快普惠化,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、市场的工具、法治的手段破难题、解新题。
坚持扩大开放,全面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。习近平同志强调,“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,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。”改革开放后,党中央果断决策,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,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,加快发展自己。1979年至2012年,我国货物出口保持20%左右的年均增长率,快速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提出并坚持开放发展,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,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,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,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逐步提升。我们要继续推进开放合作,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,坚持引资和引技、引智并举,遵循国际通行规则,持续深化制造业、电信各领域合作交流,推动竞争优势由成本、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、标准、品牌、质量、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。
坚持创新驱动,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我们坚持学习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科技方针,1956年实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,确定了我国急需的无线电技术、核技术等57项重点任务。随着“两弹一星”试验成功、第一艘核潜艇下海以及大庆油田、“三线”钢铁基地建设,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在国防工业大放光彩,在民用领域也广泛应用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们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,紧紧扭住创新这个制胜法宝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协同推进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,产业发展的动力逐渐向以技术进步为主导转换。也要清醒看到,当前我国工业大而不强、基础能力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,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,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,高技术产业领域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。必须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持续加大投入,加快成果转化,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。
坚持融合发展,抓住信息革命重大机遇。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。进入21世纪以来,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,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,迅速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,不仅深刻改变了工业发展的面貌格局,也成就了世界网络大国的地位。据测算,到2018年底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万亿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/3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,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。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“串联式”的发展过程,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、信息化按顺序发展,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。我们要后来居上,把“失去的二百年”找回来,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“并联式”的过程,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。面向未来,我们要牢牢把握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方向,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优势,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引领,加快实现制造业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积极培育强大的国内市场。习近平同志指出,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”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,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不断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,做到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。经过多年快速发展,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,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。实践充分证明,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以需求变化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升级,以供给变革不断催生新的需求,我国的产业升级才得以持续推进,巨大的市场潜力才得到充分挖掘。新形势下,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提出的新要求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在解决“有没有”问题的基础上大力解决“好不好”的问题,加快建成适应科技新变化、人民新需要、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产业供给新体系,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,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
来源:本文原刊于《人民日报》2019年10月8日第9版
校 审 | 陈 力、 珊 珊
编 辑 | 凌 霄
推荐阅读
● 扫码关注我们 ●
微信号 : CAICT_CHINA
新浪微博:@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